再攀高峰 | 勇闯胃癌复发二次手术“禁区”,59岁女子重获生机

发布日期:2024-08-09

  “感觉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”

  这是普外科刘俊吉主任

  对周阿姨(化名)的第一印象

  年仅59岁的周阿姨

  身高156厘米,体重却不足76斤

  这一不寻常的消瘦背后

  隐藏着怎样的健康危机?

图片7.png

  3次胃镜检查,才揪出“元凶”

  今年59岁的周阿姨,6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“胃癌”,经切除大部分胃和半年化疗后,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,然而命运却再次捉弄了她。

  半年前,周阿姨开始出现腹胀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身体再次亮起了红灯。尤其是近一个月,周阿姨几乎是吃啥吐啥,胃口大减,不能正常进食,短短一个月内,体重急剧下降。

  期间,家人带着周阿姨奔波多家医院,先后进行了两次胃镜检查,结果均显示正常,甚至连吃药都无法缓解症状。 

  眼见母亲被病痛折磨,一天天消瘦下去,周阿姨的两个儿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今年6月,他们通过多方打听,得知深圳禾正医院普外科专家刘俊吉主任医术精湛、技术高超,于是慕名而来。

  在加入深圳禾正医院之前,刘俊吉主任曾担任南昌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外科主任,深耕外科领域40年,在胃肠道肿瘤、乳腺肿瘤、甲状腺肿瘤、肝胆胰腺脾脏手术及微创腹腔手术、各类腹外疝手术等方面造诣深厚。


图片8.png


  刘俊吉主任仔细研究了周阿姨的病情,并从周阿姨的肿瘤五项化验结果中发现了“端倪”。在他的建议下,周阿姨再次接受了胃镜检查。这一次,检测出的病理结果让所有人意外。周阿姨反复呕吐,竟是胃癌复发!周阿姨被确诊为胃癌三期,并伴有淋巴转移。


图片9.png


  这让周阿姨的家人怎么都想不明白,为什么连续做了两次胃镜都查不出病因呢?普外科刘俊吉主任解释:胃镜检查的病理化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它依赖于胃镜专家的经验和技术,以及从胃内精准钳取的组织样本,而前两次取样恰好仅取到了正常组织,导致胃镜结果显示正常。

 

  突破重重难关,为周阿姨“再造一个胃”

  “对于胃癌三期,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。”刘俊吉主任表示,通过手术,切除癌细胞组织的同时,还可以清除淋巴转移。考虑到患者之前已在外院实施胃癌切除术,且身体消瘦、严重营养不良、贫血,还伴有心房纤颤、心衰等基础疾病,此次实施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。

  “由于患者曾接受过心脏瓣膜手术,长期服用抗凝药物,且肿瘤周围血管丰富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大出血。”刘俊吉主任说。对于主刀医生来说,无疑是一种技术和经验的考验。


图片10.png


 

  术前,周阿姨还一度出现心率下降,最低时降至35次/分钟。刘俊吉主任介绍,正常人的心率为60-100次/分,当患者心率低于正常值时,进行全麻手术的危险加大,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,还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。

  怎么办?若实施手术,难度超乎想象——为保障手术的安全性,可能需要在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,还要防范术中休克大出血等风险。若不做手术,复发的胃癌将会迅速发展,危及周阿姨生命。

 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,刘俊吉主任迅速组织MDT专家团队进行全面评估,最终决定为周阿姨实施胃癌根治术,即将已受损的胃部全部切除,并通过精密的手术技巧将食道与空肠相连,实现胃功能的重建。同时,在术前停用抗凝药物一周,通过换药调理恢复患者正常心率,以降低手术风险。


图片11.png


  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,周阿姨的儿子决定再次相信刘俊吉主任团队,接受手术,放手一搏。7月3日,刘俊吉主任团队成功为周阿姨实施了高难度的胃癌复发二次手术——胃癌根治术,顺利解决了胃癌复发的问题,这也标志着禾正医院外科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
  通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手术,刘俊吉主任团队成功切除患者发生癌转移的残胃,清除淋巴转移,并顺利实施食管空肠吻合,进行了消化道重建。术后,周阿姨恢复了正常进食,脸色也日渐红润。“以前是吃不下,现在是吃不饱,吃饭也变香了呢!”周阿姨开心地表示。


  这5类高危人群,要高度重视胃癌筛查

  周阿姨胃癌复发的抗癌历程,无疑为我们敲响了健康警钟。根据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》,普外科刘俊吉主任建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龄40岁及以上人群,应高度重视并主动进行胃癌筛查,以实现对胃癌的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:


图片12.png


  1. 所处地位于胃癌高发地区(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辽宁等)

  2.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

  3. 胃癌家族史

  4.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

  5.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(高盐饮食、腌制饮食、吸烟、重度饮酒等)